
在读完这本书的大概3个月后,我才认为自己的思想状态调整到了能给这本书写几句自己客观评价的时候。图书电影或是音乐都像人一样,刚读完看完或是听完的感 受就像刚接触了一个陌生人寥寥数次的感受一样,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干扰,冲动地夸大他们的好与坏,产生片面且偏激的评价。所以对待这样一本在阅读时爱不释 手的好书,我更要等待自己冷静后,仔细回味它给我的人生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突然想起写书评,是刚看了最新一期AC360的缘故。 Anderson永远是那么睿智和博学,头脑一刻不停地运转,永远有用不完的让人惊叹的能量,就像他书中写的那样,他是一个不能停下来的人。
他的成功,并没有“完美的家庭”在背后支持,父亲的去世和哥哥的自杀是他心中永远的伤痛。不像很多人想方设法抹去生命中曾有的伤痛一样,他不愿意忘记痛苦, 他带着痛苦坚强地生活。每次在电视上看到他少有的笑容后随即而来的带有焦虑或惆怅的严肃思考的表情,就让我联想到他的家庭悲剧在时刻提醒他“世界很不美 好,不要笑得太早”(突然想起的很俗的一个句子)……
然而的确是这样,这个世界很不美好。不美好不是因为时刻都有那么多灾难在发生,而是 在灾难贫穷的另一面,也有从来不关心这个世界“痛苦的一面”的假悲悯和真奢侈在发生。Anderson确是一位有胆量走向并亲自面对这些“黑暗面”的勇 者。他走到这个世界最动荡,最纷乱,最贫穷、最危险的地方去,纪录那里人们的生活和感受,提醒世人在欢笑的同时不要忘了哭泣。
可悲的是, 所有人包括他在内都明白的一件残酷事实就是:世界不会因你而停止转动。我了解你的苦难,但我的帮助也就这么有限。我知道你在这里受苦,同时我们都知道还有 更多人在另外的地方享乐。这就是这个世界运转的法则,就这么残忍,我们只能接受,只能面对。
就像他在书中叙述的那样,
在纷飞战火 中坚强生存下来的小女孩用无助的眼神看着他,他知道她的眼睛在说什么,但是他不能答应她的请求,只能回避;
去到世界最贫穷的地区采访,成天看着因 饥饿而死的灾民,他却每餐都有食物吃。那是因为他有钱可以买,这世界就是看着钱在转。
我不禁想起初中的班主任徐某,他总喜欢用一句古诗来 教导我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喜欢说,你不努力学习成了沉舟或者病树,其他努力的同学就会超过你,没人会在那里等着你。这句话也同样 运用于现代社会和整个世界,和Anderson所写的文字也有所对应。现在想来,徐某人和写那首诗的刘禹锡真是大哲人呀,我们中国也绝对不乏 Anderson这样的人,只不过他们在当今中国的特殊社会状态下,实在没法出头。
真正让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Anderson对待这 个世界的态度就像对待他的家庭一样,永远有伤痛,但不会去埋葬。不像很多作者或者伪政治家教导我们的一样,要忘却伤痛,面向未来,勇敢前行。
世界及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千疮百孔,我们只能接受这一残忍的事实,乐观地生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