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从底特律到纽约的飞机上,我翻完了On the Road的最后一页。这本书一直是我的旅行备用读物,我希望用我“在路上”时的心情,去体会凯鲁亚克想带给读者的共鸣。
确切地说,这是一本很枯燥的小说,故事就是围绕着Sal和Dean来回横跨美国的旅行展开。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怪异的人,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喝了不少酒,玩了不少女人。当然书中描述的最多的是日常无聊的对话。
我其实并不喜欢这本小说本身。大四的时候我就尝试阅读此书的中文版,但碍于翻译的拙劣和对美国地理的无知,让我在经历了50页阅读的煎熬后,毅然决 然地放下了该书。后来决定读读英文原版,想必定能有一番不同的体味。结果是除了对书中的地名倍感熟悉之外,阅读的感受和四年前读中文版别无二致。为了证明 不是自己英文阅读能力的问题,和一位爱读书的美国朋友讨论了这本书,她的反应给了我安慰:“Ewww,这本书太难读了!”
而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热爱书中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时刻不停的旅行,在时空转变中寻求新鲜刺激的事物。我讨厌无聊乏味的人生,厌倦机械重复的工 作,“在路上”让我看到了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那就是,不满意就跨上背包去流浪。我已经记不清书中的人物横跨了美国多少次,但他们用无所谓或说无奈或说冷漠 的眼光看待匆匆过隙的生活的态度,让我佩服;对亲朋离别、时过境迁不悲悯不哀叹的乐观精神,让我喜欢。
书中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之前在百老汇看过的歌剧“American Idiot”。歌剧根据摇滚乐队Greenday的同名专辑改编,讲述三个年轻人不安于自己所在小镇的无聊生活,而决定到外面世界闯荡的故事。他们在陌生 的环境中都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最后拖着疲惫的身心,又回到了家乡的小镇。
这些故事在表面看来似乎在宣扬一种悲观消极的思想,生活的不如意是我们无法逃避和克服的。但如果更进一步地思考,便会发现,这些故事都像我们揭露了 生活的本质,同时更重要是在鼓励一种不委屈求全,不得过且过,不随遇而安,不知足的积极生活态度。就像老人与海描写的那样,就算只得到一幅鱼骨,也是挑战 生活后的战利品。
有一种无奈不是逃避,是看透了本质后的不妥协;有一种让步不是逆来顺受,是平衡权宜后的坚韧。
On the Road的最后一章,主人公们到了墨西哥城,这也是我今年圣诞计划的目的地。我虽不能期待有和他们一样无忧无虑的流浪生活,但我想我的心至少会一直在路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